《時事》自駕載具誰先上路 慢速工具車腳步快

自經濟部技術處開放業者申請無人載具實驗車牌半年以來,民間業者的申請概況,遵循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推動原則,現階段國內申請案多是公共運輸為服務場景,規劃以自駕巴士提供最後一哩路之接駁。

在成熟的自駕車願景中,自駕巴士可釋放駕駛人力、降低對軌道等基礎建設的依賴,為交通產業帶來轉型契機。然而公共運輸領域素來嚴謹,自駕公車的驗證是一道漫長的敘事,並非一蹴可幾。

在這個條件下,其他移動場景的運具轉型,便成為自駕系統業者的突破口。諸如農耕車、洗地機,或是在疫情期間迅速竄紅的送貨機器人,皆是短期內可期待大規模商轉的自駕運具。

國內自駕車新創業者台灣智駕,便在申請自駕巴士計畫案的同時,深化慢速工具車的研發與生產布局。台灣智駕執行長沈大維指出,能用於乘用的自駕車落地難度較高,是長期目標;而慢速工具車可以改裝成「低速特殊用途車」,應用於工程、檢修、清潔、保全、小區域客貨運等場景,是短期內可完全自駕轉型的運具。

沈大維表示,慢速工具車可定義為:介於工廠用無人搬運車與可行駛於開放道路的成用車之間。國際上的研究報告多將其定義為非公路特殊用車(off-highway special purpose vehicle)。

要將這類運具自駕改裝,自駕車系統開發商需與原廠車輛密切配合。先由原廠工具車業者將運具改裝為可線性控制,擇定感測器規格並完成安裝。將標準化的模式套用在慢速工具車的前置作業上,以利後續安裝自駕系統。

自駕系統開發端同樣遵循標準化的模式,將車用電腦、通訊設備、定位與散熱等各環節整合於一處,打造出一體成形的自駕系統,以加速整個慢速工具車自駕改裝的流程。

對於自動駕駛在城市智慧轉型中扮演的腳色,沈大維表示:「自動駕駛確實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元素,但是狹義的自動駕駛車輛不代表智慧城市的全部,各種具備自動化能力的載具,都會是構成智慧城市的要素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