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時事》在地創生卡在交通...「到不了」的社區小旅行

沿著台灣雲林口湖鄉海線,孩子們戴著斗笠、腳踩泥巴,跳進魚塭摸蛤、捉蝦,但一趟親子遊程若要搭乘大眾運輸,卻必須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抵達,有旅客從台南到口湖鄉,必須轉乘三次公車才能抵達。「交通不便」成為全台社區小旅行的縮影。

近年全台在地創生的微型產業盛行,旅客開始轉往農漁村或部落,到山區、海邊、社區體驗在地文化,交通部雖連年砸錢補助鼓勵國旅,大眾運輸卻沒有跟上腳步,旅客只能自行開車抵達,也與提升公共運輸政策背道而馳。

雲林口湖鄉近年發展精緻農村旅遊,卻因雲林海線火車不便,高鐵車站接駁公車又寥寥無幾,有旅客從台南到口湖鄉要轉三次公車。一段開車只要40分鐘的旅程,搭乘大眾運具卻耗費三小時。

被認為交通相對方便的宜蘭也有苦難言。冬山鄉星源茶園負責人劉景源是回鄉耕耘12年的青農,推廣茶園遊程養出穩定國旅客源,更因參加國外旅展,外國遊客逐年增多。但從火車站搭公車到他的茶園,一小時才一班車,還繞了整個羅東,徒費四十分鐘車程。

對國外旅客而言,台灣大眾運具英文標示不足、司機語言能力也不足以溝通,外國旅客最後都是直接搭計程車最省事。就連不少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被一輛輛私人運具包圍,以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來說,今年六月推出「回森林家」主題市集,每天有上千名旅客抵達,但如果沒開車,除非參加旅行社的行程,否則唯一的大眾運輸工具就是每天清晨、傍晚由大溪區公所發出的各一班公車。

雲林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經理蔡云珊說,農村旅遊最缺乏交通運具,觀光局規畫台灣觀光巴士或台灣好行路線時,卻只針對人流多的熱門景點,長期之下根本無法翻轉地方現況,人少的地方永遠人少。

蔡云珊說,許多農村旅遊做得很用心,讓人想一來再來,卻總是卡在交通。政府應先開發交通路線才能引進人流,如雲林海線有七、八個鄉鎮可串成完整遊程,應先準備好交通運具迎接觀光客,而非等到有觀光客以後才開始規畫動線。

雲林口湖鄉近年發展精緻農村旅遊,很受歡迎,但若不開車很難自行前往。圖/蔡云珊提供雲林口湖鄉近年發展精緻農村旅遊,很受歡迎,但若不開車很難自行前往。圖/蔡云珊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