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鐵的「黑貓宅急便」行包車上路超過半世紀,只載貨不載人,內裝50年不變,踏入車廂彷彿倒流至60、70年代復古氛圍。知道行包車的人愈來愈少,去年運送件數僅28萬創史上新低,但行包車卻是花東運送蔬果到西半部的重要交通命脈。台鐵說,不會輕言廢除。
行包車十分罕見,常搭火車的人也不一定看過,一周僅六列次花蓮往返潮州的專車,其餘則是附掛莒光號後面的行李車廂。現存最高齡的行包車已50歲,因不載客幾乎從未重新裝潢。車廂沒空調只有電扇,牆壁的橘漆略微斑駁,地面由木板組成,車裡僅幾張供理貨師傅休息的小椅子。
台鐵1961年起有行包車業務統計,早期每年運送500多萬件行李包裹,1976年達640萬件高峰。行包車全盛時期還載運報紙及郵政信件,是傳遞訊息的重要使者,現在最常運送的貨物則是花東蔬果及中部雞鴨。
東部公路貨運不發達且較昂貴,台鐵說,許多花東農民仰賴行包車載運蔬果,中部也有不少養雞養鴨場需要運送小雞小鴨,但一般宅配貨運因汙染疑慮不受理活禽,只有行包車不會拒絕。
現仍有些大學生利用行包車,開學前從家鄉運送機車到學校。台鐵說,以前大學生只有一輛機車,放假回鄉家裡沒第二輛可用,因此需要兩地寄來寄去,但現代交通及經濟情況轉變,機車托運量也逐年減少。
行包車輝煌時代,貨物可將車廂塞得沒有一絲縫隙,如今西部公路貨運發達,行包車的車廂漸漸空曠,利潤不豐。台鐵內部曾有聲音希望廢除,但台鐵說,部分地區農民沒有可負擔的運輸工具,台鐵作為國營鐵路肩負照顧民眾的責任,不會輕言廢除行包車。
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理事長林宜潔說,行包車是個重要存在,每個車站收到的貨物都代表當地特色,如蘇澳有漁獲,松山及萬華則有許多批發衣物。但時代一直在往前,擔心行包車有天仍會消失,應儘早留下文字及攝影紀錄。
台鐵文化志工隊成員說,行包車就像台鐵的黑貓宅急便,路線幾乎環繞全台辛勤工作,但很多人沒看過也沒聽過,非常可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