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了公車、刷完悠遊卡,還沒找位子坐下,公車已駛離車站,步履一個不穩,差點跌坐在地,這可能是許多人搭公車都有過的經驗;尤其隨著高齡社會來臨,老人不論在公車上摔傷,或是在馬路上被撞傷,都是高危險群。此外,若是在日本搭公車,到站前先起身準備下車,常會被司機制止「很危險,公車停下來才能站起來!」相反的,在台北搭公車,若到站才從座位起身,有時卻會遭司機或乘客白眼。
雖然這幾年台灣公車文化有不小進步,但公車意外事件仍時有所聞,在公車上跌傷的人數節節上升,尤其隨著高齡社會來臨,公車能不能更友善、更有耐性一些?
摔傷主因 車內走動沒握扶手
台北市統計,去年公車內摔傷事故共二○一件,二○一名傷者中,年齡六十歲以上就有一一四人,比率過半,摔傷原因又以車輛緊急煞車、乘客車內走動沒握扶手的情況最常見。
七十五歲婦人陳玉嬌曾因公車司機到站前緊急煞車,讓剛起身的她一個不穩跌坐在地。她說,雙北捷運階梯太多,公車對老人家來說已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,雖然曾摔倒,但她歸咎自己年紀大,「以後抓穩就好。」
老婦慢爬階梯 司機已踩油門
八十歲的林姓婦人也曾在剛上車時,因為司機踩下油門而撞傷膝蓋導致瘀青,她說不怪司機,「不然全車等我慢慢爬完那三、四個階梯,我已經很歹勢,哪好意思再等我走到位子坐下。」她說,低地板公車對老人家比較方便,但出了台北市,普及率還是太低。
不只老人家,即使是身手矯健的年輕人都有過在公車上摔倒的經驗。公車通勤族孫小姐就曾在到站前因公車突然加速而往後傾倒。不少公車急煞急駛、司機缺乏耐性,常讓乘客壓力很大,甚至因此摔傷。
台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,針對去年公車內摔傷乘客案例,調閱車內錄影分析發現,不少人都是走動找座位、提前走到車門前等下車沒握扶手摔倒,部分老人對車輛稍放油門再加速的情況,反應不及也會跌倒。
首都客運公車司機林永志說,他建議乘客提早準備電子票證,不論移動、起身都要握緊扶桿,按下車鈴後,等到站才起身,他會等候;否則,長輩摔傷,司機往往要負連帶責任,善後時間遠比他等長輩慢慢上下車要久多了。
日本公車 乘客坐定了再起動
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鄭羽哲分析,在日本搭公車時,公車司機通常會等乘客坐定再開,若車上還有空位、甚至是優先席有空位,司機也會透過廣播,提醒乘客找空位坐下,確定乘客都坐穩、站穩後,才會開車,這或許是台灣客運公司可以效法之處。